蔡昉谈人工智能:投资热有泡沫?应用需“智能向善”促发展
发表于2025-11-19 14:27:36
摘要: 在近期举办的某国际文化交流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资深学者蔡昉就当前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态势发表了独到见解。他指出,尽管外界对人工智能投资热

  在近期举办的某国际文化交流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资深学者蔡昉就当前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态势发表了独到见解。他指出,尽管外界对人工智能投资热潮存在诸多质疑,但这一趋势短期内难以降温。据最新经济数据预测,今年上半年,美国经济增量中有超过九成与人工智能相关产业投资直接相关,这一现象引发了关于技术革命与投资泡沫的广泛讨论。

  蔡昉通过分析亚马逊创始人贝佐斯的观点,将当前投资热潮中的潜在风险划分为两类:产业泡沫与金融泡沫。他解释称,产业泡沫虽伴随市场过热现象,但往往能推动技术沉淀与生产效率提升,最终转化为社会财富;而金融泡沫则缺乏实体支撑,破裂时将对经济体系造成冲击。这一区分为评估人工智能发展路径提供了新的视角。

  针对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独特优势,蔡昉强调,庞大的市场规模与多元化的应用场景构成了重要支撑。然而,他也提醒注意技术应用的双面性:"智能向善"不应仅停留在技术研发阶段的伦理对齐,而需贯穿产品开发、市场推广到用户服务的全链条,形成多方协同的治理机制。这种全流程管理将直接影响人工智能技术的社会价值取向。

  在技术伦理层面,蔡昉特别关注人工智能系统与人类价值观的融合问题。他提出,投资决策应与高质量发展目标保持一致,避免技术进步加剧社会不平等。通过实证分析,他指出当前人工智能应用存在"马太效应":部分企业生产效率显著提升的同时,劳动力可能被挤压至低效率领域,导致整体生产率增长低于预期。

  面对人口结构转变带来的挑战,蔡昉深入剖析了消费市场的制约因素。随着劳动年龄人口承担多重社会负担,其消费能力受到抑制;老年群体则因收入水平限制,消费意愿普遍偏低。他建议,人工智能技术应重点突破两大方向:通过智能化改造提升全年龄段人口的消费能力,同时借助技术赋能优化养老服务体系,释放银发经济潜力。

  具体实践层面,蔡昉提出了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利用人工智能技术重构养老保险制度,提高养老资源分配效率;发展智能养老产业,通过技术手段扩大服务供给。这种"技术+制度"的双轮驱动模式,既能提升赡养效率,又能确保科技成果惠及老年群体,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新思路。他的观点为人工智能技术的社会应用划定了清晰的价值边界。

投稿:lukejiwang@163.com
Copyright © 2002-2024 99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