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万店”梦成空话 百果园上市路如此艰难?
时隔两年,百果园再次被传上市。
近日,中国证监会官网显示,深圳百果园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果园”)的《境外首次公开发行股份(包括普通股、优先股等各类股票及股票派生的形式)审批》材料已经被接收。
据媒体报道,百果园预计4月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拟主板挂牌上市,有望成为国内“水果零售第一股”。
资料显示,百果园成立于2001年,是一家集水果采购、种植支持、物流仓储、营销拓展、品牌运营、门店零售、金融资本于一体的大型连锁企业。截至目前,百果园在全国超100座城市设有5000余家门店,另建有28个仓储配送中心,全球范围内的特约供货基地超200个。
这不是百果园第一次向资本市场冲刺,此前其尝试过两次,但一直没能成功。它的同行们也一样,虽然守着万亿水果市场,但都没能成功走向资本市场。
为何“水果第一股”的诞生如此艰难?
两次上市未果
其实,早在2019年10月,百果园就曾谈及过上市问题,现任百果园总裁徐艳林曾表示:“百果园在考虑上市,这是方向,目的是让资本进入后,让产业能做得更好。”
2020年4月,百果园完成股份制改造,两个月后向中国证监会国际部递交《境外首次公开发行股份(包括普通股、优先股等各类股票及股票的派生形式)审批》,拟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证监会相关资料显示,2020年9月,百果园境外上市申请就已经被核准,时效期为一年。
同年11月,百果园与民生证券签署上市辅导协议,拟登陆深交所创业板。
图源:证监会官网
虽然百果园并未公布几次上市未果的具体原因,但这是内外双重因素叠加导致的。
一方面,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之下,实体生鲜门店的经营难度已经越来越大,尤其是新店扩展的压力更不容小觑。
2017年百果园董事长余惠勇曾定下目标“2020年开1万家店、年销售额达到400亿元。”但截至2021年8月,百果园只有5000多家全国连锁门店,与目标相差甚远。虽然目前无法查询到百果园2020年的销售额,但在疫情影响下,相关人士预计其销售额可能出现下滑。
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竞争对手进入生鲜赛道也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百果园的生存空间。仅2020年一年,滴滴、美团、拼多多、苏宁等企业先后发布自己的生鲜平台品牌,阿里、京东、腾讯等则通过投资的形式加入战局,一时间这条赛道里挤满了竞争对手。
据网经社发布的《2021年度中国生鲜电商市场数据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生鲜电商行业交易规模为3641.3亿元,2021年为4658.1亿元,同比增长27.92%,预计2023年生鲜电商行业规模将超万亿。
然而,这样一个有望接近万亿市场内格局却高度分散,据媒体报道,百果园的市场份额仅为1%左右,行业CR5加起来也不到4%。
艾瑞咨询预计,未来一段时间行业不会出现“一家独大”的局面,前置仓、店仓一体化、O2O平台、社区团购等多种新型生鲜电商模式并存的格局仍将继续,以满足不同层级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互联网巨头的发力加上新模式的出现,都让整个生鲜零售行业竞争环境变得扑朔迷离。
“分蛋糕”者众
事实上,看上生鲜蔬果这块“蛋糕”的人多不胜数,再加上疫情刮起的社区团购热潮,想分食百果园蛋糕的人又多了一些。
不过,2021年的生鲜电商赛道呈现出喜忧参半的形势,一方面,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先后上市,兔子鲜生和兴盛优选也获得亿级人民币以上融资;另一方面,宝能生鲜败退、十荟团“断臂求生”、呆萝卜宣布停业、美菜网大量裁员的消息也反映出部分企业经营压力。
艾瑞咨询在报告中称,生鲜电商已进入经济模型优化与规模增长并重的阶段,未来生鲜探索出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型。合理的毛利率及履约费用率优化,是生鲜电商实现可持续经济模型的关键因素。
部分可以购买生鲜蔬果的互联网产品;图源:微博@李小粥的茶水间
而在更为垂直的水果零售店领域,早有“南百果、北鲜丰、西洪九”的说法,与百果园一样,另两家的上市路也非常坎坷。
早在2019年鲜丰水果就签署了上市辅导协议,但经过四期上市辅导后,于去年1月终止了,10天后又换了上市辅导团队;洪九果品也于2019年开始准备上市,找了东兴证券做上市辅导,但最后也终止了,此后开始转战港交所,目前已提交招股书。
根据洪九果品招股书披露的近三年业绩显示,2018年至2020年,洪九果品营收从12.26亿元增长至57.71亿元,2021年上半年其收入就达到了54.17亿元,对应的利润分别为1.27亿元、2.28亿元、6.62亿元和6.04亿元。
但在业绩高增长背后,洪九果品也承受着巨大的经营压力。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分别为-4.67亿元、-4.50亿元、-8.04亿元、-5.05亿元和-7.43亿元。
洪九果品在招股书中坦言,随着公司不断扩大规模,保持产品品质一致性会更加困难,因而无法保证维持消费者对公司品牌的信心,倘若产品或服务质量下降,会对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生鲜生意为何这么难
长久以来,生鲜零售行业一直在“温度”和“速度”这两个核心点之间找平衡。
这里的“温度”指冷链,大部分生鲜蔬果的保存时间都有限,易腐烂、易变质、易损坏,这就对上下游保鲜、仓储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变相提高了成本。全国冷链运营联盟公布的数据显示,冷链成本通常占水果电商单价的40%以上。
“速度”指物流,理论上来讲,只要送的够快就可以规避大部分生鲜蔬果的变质问题,但是中国幅员辽阔,想要在不同地域不同门店之间实现高效配送并不容易,而且大量的物流车辆、设备、人员等也投入不菲。
为了应对这些难点,不同模式的生鲜品牌有不同的解决方式。例如,以京东到家为代表的O2O平台模式,通过与线下商超、零售店和便利店合作,为消费者提供生鲜到家服务。以盒马为代表的仓店以个体化模式,主要布局一二线城市,整合了到店消费+线上购物+即时配送,提供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消费体验。以每日优鲜为代表的的前置仓模式,依托在社区布局的集仓储、分拣、配送于一体的仓储点,缩短配送链条,提高配送效率。
图源:企查查
而为了控制成本,过去数年百果园在流通供应链环节进行了共计18笔投资。这些被投公司大多是大型农产品批发贸易商、具有产地仓或城市仓能力的供应链服务商,及区域食品销售商为主。
例如,2019年百果园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成为了海阳津成泰农产品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津成泰”)的控股股东。
根据公开报道显示,津成泰不仅从事苹果、梨等农产品的收购、加工、储藏及出口业务,还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建立了10余个果品基地。这些果园均采用了全球良好农业操作规范(GLOBALGAP)认证,来进行生产的全程品控。
类似的投资还包括对上海小檬侠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广东穗银跨境水果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及深圳般果科技有限公司的投资。
这类投资大多集中在2018-2019年,它们与百果园的扩店计划相关,但激进的扩张策略也为公司品控埋下了隐患。截至3月24日,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百果园”的投诉有1207条,其中水果变质、无法退款、分量不足等为高频词。
对于整个生鲜零售行业而言,2022年至关重要,巨头卡位让部分中小平台迅速出清,大鱼吃小鱼的故事还在上演。行业的下半场将是成本控制与品质控制的比拼,毕竟盈利是企业的天职,而“食以安为先”是消费者的诉求。